5月14日晚,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袁媛携黄梅戏《共产党宣言》亮相广州蓓蕾剧院,参加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终评。
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,作为我省唯一参加本届梅花奖终评的演员,袁媛将黄梅戏的柔美与现代戏的铿锵融为一体,以极富张力的表演收获了台下如潮掌声。
塑造共产党人形象 致敬革命先烈
“黑夜里的奋斗,只为红日东升……”舞台上,林雨霏神色坚定面露微笑,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她完成了红色基因的传承,向后人展示了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《共产党宣言》。
锣鼓声中,大戏落下帷幕,剧院内掌声如潮。
根据唐栋同名话剧改编的黄梅戏《共产党宣言》,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背景,讲述共产党人林雨霏被捕入狱,面对因不知真相,关押审讯自己的亲生儿子,林雨霏以她对信仰的忠贞,捍卫并阐释着“小册子”所蕴含的新的世界观,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,谱写了一部辉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《共产党宣言》。剧中,由林雨霏亲手刻印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多次被高高举起,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向往光明、不畏牺牲、坚持斗争到底的革命献身精神。
“林雨霏既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、铁骨铮铮的革命者,又是一个有着家国情怀、充满母爱的柔弱母亲。无论是在敌人面前,还是在自己的亲人面前,她所说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对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宣讲,但又都是来自真实的情感,来自真实的历史状态。”袁媛表示,自己在演出中,一次次被共产党人的情怀打动。“创作的过程中,剧组每一位成员都全情投入,拿出最佳的精神面貌,用心用情演绎出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,致敬革命先烈。”
跌宕起伏的剧情,精湛有力的表演,台下的观众被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,被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信仰感染。
“看到林雨霏面对威胁仍坚持自己的信仰,深切感受到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,也深深激励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,不懈奋斗,砥砺前行。”观众钟女士表示
现实与诗意交融 传统与现代碰撞
黄梅戏《共产党宣言》汇集了一流的主创团队,由国家一级编剧周德平执笔,国家一级导演童薇薇执导,国家一级作曲徐志远作曲,国家一级演员袁媛、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蒋建国等演员担纲主演。
相比传统戏的柔美,以《共产党宣言》为代表的现代黄梅戏更铿锵有力。为实现现代戏的“戏曲化”和“黄梅化”,创作团队在文本改编、音乐设计及人物唱段上都作出了尝试。“结合人物的心理活动与外形语言,设计了唱段,拓展了人物的基本唱腔构成,将戏剧张力和戏剧场景融为一体。”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介绍。
传统戏的人物穿彩鞋跑圆场,现代戏的人物穿高跟鞋迈大步,如何把握音乐节奏,这对年轻演员来说,是一个挑战。在创作中,袁媛也做了很多功课。“要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出人物的气质,但又不能过于程式化。现代戏没有水袖,人物性格要通过攒拳、提筋这样的身段动作展示,同时还要结合黄梅戏的表演特色,在柔美中体现英雄人物的刚毅,我把它看作一次全新的创作过程。”
导演童薇薇认为,袁媛的气质和唱功,非常契合《共产党宣言》。“演绎非常知性,恰到好处,表现出刚与柔完美统一,成功塑造了一位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的共产党员形象。整场演出既有传统唱腔的柔美,又兼具现代戏的铿锵,有着很强的情感冲击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。”
观众葛阳得知《共产党宣言》要上演后,特意带着孩子前来观看,“我觉得非常棒,非常震撼,音乐台词以及舞美设计,再加上演员的功力,让戏剧既传统又现代,既完整又好看,让孩子来接受这样的教育,我觉得非常有必要。”
守正创新 在传承中突破
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善于用唱腔表达情节,塑造形象。近年来,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整理、改编、创作490多出大小剧目,其中既有《天仙配》《女驸马》《罗帕记》《牛郎织女》等传统剧目,也有《红楼梦》《风雨丽人行》《雷雨》《小乔初嫁》等精品剧目,还包括《红梅赞》《青春作伴》《共产党宣言》等现实主义题材作品。
蒋建国介绍,创排以《共产党宣言》为代表的“红色三部曲”等现实主义题材作品,“目的是打破传统题材的束缚,探索黄梅戏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,推动现代黄梅戏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。”
自2020年底,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剧本敲定,剧院组建团队后,袁媛一直揣摩人物性格,反复打磨人物的动作设计、声音塑造。尽管对于人物设定、唱腔拿捏、表演尺度已不陌生,但每演一场,袁媛都在进行新的尝试。“希望观众不仅能欣赏到传统戏曲之美,更能感受到戏曲在与人民同行、与时代同行的过程中,释放出的凝心聚力、培根铸魂的巨大潜能,让广大观众在艺术熏陶的过程中感受信仰和真理的力量。”
她说,作为青年黄梅戏演员,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,传承好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,让黄梅戏在新剧目创作、拓宽艺术表现形式等方面做更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,“‘梅花香自苦寒来’,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,我将坚守初心,不断努力,让黄梅戏在我们这一代能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,创作出更多有能量、有价值,有水准的艺术作品。”
来源:中安在线
- E N D -